天津人的骄傲!实拍9家哏儿都“老字号”邀请进故宫过大年,00后的你都认识吗?
故宫——小时候的印象中,它一直是严肃的,是神圣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它以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甚至成为了时尚界的弄潮儿。越来越贴近生活的纪录片、朝珠耳机、故宫彩妆、故宫app、故宫游戏...无一不在诉说它已告别了正襟危坐的形象,渐渐走进年轻人的心中。
那时候,故宫是一段冗长的历史,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1925年10月10日宣布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对外开放......长到我并没有耐心完全的了解过它。
那时候,故宫的文物只是冰冷的摆件。散氏盘、翠玉白菜、定窑孩儿枕、清明上河图......
那时候,故宫全年无休,曾经一天之内接纳游客超过12万。那些文物每天都在打起精神供人们观赏,即使它们生存几百年的身体可能已经无法承受这样的辛劳。
如何对文物进行大程度的保护,使它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又如何让故宫文化满足各个年龄层的需求,与社会融合,曾经是故宫发展的大难题。
为了平衡这个矛盾,故宫开始了它的逆生长。
开放时间由过去的全年无休,变成每周一休馆。
由每天不限人数,到现在的每日仅限8万人。
开放范围,由2002年的30%到现在的65%,甚至在今年还要提高到76%。
还推出了淡季门票优惠的政策。
各种饱含故宫文化的文创产品,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关注,逐步扩大影响力,使其满足每个阶层的人群。大家打心眼儿里觉得,故宫真的年轻了。
天津市商务局携九个中华老字号品牌,紧随故宫逆生长的步伐,积极参加了故宫博物院组织的中华老字号 故宫过大年展示展销活动,灵活了各大老字号传统的经营模式。
快来看看这些,你都认识吗?
桂发祥
明朝时期,麻花被称为馓子,已经成为了宫廷御膳中常见的面食,直至今日也还是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之一。而清朝时期的麻花,外形呈铰链,被俗称铰链棒,已是现代麻花的雏形。炸卷果、花酥、千条金丝饼也是当时深受皇亲贵族喜爱的油炸面点。可以这么说,麻花大有来头,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图片源于故宫日历
清朝末年,麻花从故宫流传向民间,在天津卫东楼村,有一条名为十八街的巷子,一个叫刘老八的人在这个巷子里开了一家小小的麻花铺。刘老八尽心研究,在麻花的白条和麻条之间夹进了什锦酥馅,终制作成酥脆香甜、久放不绵的十八街麻花。
在当时的故宫内,饮食一直在不断进行改良和创新。而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健康生活理念的追求,如今的十八街麻花,不仅传承了传统的工艺精髓,又融入了现代化生产技术。桂发祥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做到了引领与创新,试图由内到外、从品质到包装颠覆大家对麻花的传统印象。
1米的巨型麻花亮相故宫!
在这次的展览中,桂发祥带来了1米的巨型麻花在故宫展示。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具有选料精细、工艺考究的传统,根据面粉的特性和气候变化,运用面肥发面、熬糖提浆、热油烫酥、糖粒拌馅等传统工艺技能,20多道关键工序精制而成。每一支麻花都是一件可食的艺术品,使得十八街麻花时至今天仍旧有众多忠实粉丝。
桂发祥——那叫一个香~
狗不理
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狗不理包子创始人高贵友出生在直隶武清县下朱庄(现天津市武清区)。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取其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
高贵友14岁时,到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因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加上师傅们的指点,高贵友做包子的手艺不断长进,练就一手好活。三年满师后,高贵友独自开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由于高贵友手艺好,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生意十分兴隆。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铺字号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皮薄馅大,通过独有的制作技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津老字号之首——狗不理
桂顺斋
天津在近代历史上是北方繁华的商埠,由于五方杂居,加上城市快速发展,促进了天津小吃的兴起和发展。上个世纪20年代初,天津街头已有许多流动摊贩,叫卖自制的回民风味小吃。当时北京通州城里有个大顺斋火烧铺,老板刘星泉为了生计来到天津,先是在电车上卖票,见挣钱不多,后来还是操起了老本行,1924年在天津南市买了个门脸,经营糖火烧、汤圆等回民小吃。那年,刘喜得千金,起名淑桂,他灵机一动,用桂字加上大顺斋的后两个字,给店铺起了桂顺斋的字号。
天津卫是个大都市,回民小吃品种不能满足消费需求,而京式糕点市场还是空白。刘星泉敏锐地看到这点,1934年从北京聘请了糕点技师马庭香、吕春荣、李文青等,以前店后厂形式制作经营京式糕点。这些师傅在京城都很有名气,把京城糕点的品种、风味、技法与天津小吃特点相结合,推出了京八件、麻圆酥和细八件等清真糕点,由于选料地道,制作精细,风味突出,货真价实,在天津一炮打响,一时间津门形成桂顺斋糕点热。当时京剧大师马连良、相声大师马三立等社会名流都是桂顺斋的常客。由于马三立是回民,更是喜爱有加,题字糕点文化,源远流长。
桂顺斋——以纯正清真的自制馅料著称,生产糕点、饼干、月饼、粽子、汤圆等九大类别产品,简直就是点心界的一霸~生产的萨其马、蜜麻花、一品桃糕有名,味道好,作工细,这几样东西在不少老天津的眼里特别亲切。如今又新添了密馅汤园、江米粽子以及各种干鲜果品等,种类多达800多种。
达仁堂
达仁堂是有着三百年历史的乐家老铺的正宗后裔。乐家老铺以其用药地道、炮制如法深得民间信仰,并于1723年承办御药,名声显赫。1913年乐氏十二世乐达仁先生立志用他在英、德等西方学到的管理方法改造前店后厂的中药企业——京都达仁堂乐家老药铺,与其弟乐达义、乐达明、乐达德四人筹集白银四万两,于1914年在天津创办了天津达仁堂。达仁堂继承了三百余年的家传蜜制制药经验和传统,始终恪守只求药物真实,不惜重资,炮制之术必求其精的宗旨,选料必求地道优质,炮制上更是精益求精,各种原料认真挑选,以净货投料,药粉研磨精细,细箩筛选,严格遵循先辈流传的传统工艺,一丝不苟。达仁堂集南北炮制技术于一家,生产的丸散膏丹望之不甚宝贵,服之实效如神。解放前津京一代名医开方时,指定患者购买达仁堂的药。达仁堂药品不仅畅销全国,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出口南洋。
达仁堂——这里的润喉糖真的是从小吃到大的,简直是润喉、化痰的必备良药~
飞鸽自行车
天津自行车厂始建于1936年,解放后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个自行车品牌是飞鸽牌,诞生于1950年7月5日。50多年来,实现利税22亿元,为创汇1.8亿元。计划经济时期其产值占天津市工业系统总量的六分之一。飞鸽还特别以选料精良、工艺先进、骑行轻快、坚固耐用、款式新颖的质量特征著称,1954年全国自行车质量鉴定评比获名,之后,殊荣不断:
1979年PA22型自行车获全国优质产品奖,
1980年PA22型自行车获银质奖……,
1988年获轻工业部颁发的质量管理奖,
1989年获全国佳售后服务奖……,
1994年被国内贸易部推荐为全国名优产品,
1995年第十次被推举为全国受欢迎产品,
1996年、1997年被评为全国畅销自行车……,
2001年至2003年荣膺全国轻工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飞鸽车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其品牌以质量为依托认知度高,用户满意度高。
飞鸽——作为自行车民族品牌的先驱,已经不仅限于好骑了,飞鸽国礼系列自行车产品更是多次被领导人送给外国政要。
果仁张
老果仁张名张惠山,是已故的天津果仁张股份公司的前任董事长张翼峰的父亲。老果仁张是北京人,本行是做油炸货,炸面筋,而终使他成名的是他的炸果仁。老果仁张有一套理论,讲究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样色,有琥珀色、米色、冰糖色等等。
果仁张至今已有160多年历史,代张明纯和第二代张维顺曾在清宫御膳房当厨,专门炸制各种小食品,受到皇上嘉许和西太后赏识,遂被誉为宫廷小吃。解放后,第三代张惠山炸制的净香花生仁、玻璃核桃仁、虎皮花生仁等品种,在1956年天津市饮食商业优质品种展览会上被评为优良食品,参加过博茨瓦纳国际博览会。
果仁张——有获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的琥珀桃仁和净香花生仁,甜香可口,这么多年爸爸都指定要它来下酒~
海鸥表
海鸥手表——只机械表的诞生地,目前大的机械表和机芯生产基地,具有59年的发展历史和技术沉淀,具有悠久的文化底蕴,获得了、驰名商标和中华老字号的殊荣。
经过60年的艰苦拼搏,自动机械手表机芯年产量已达500万只,海鸥已成长为自动机械手表及机芯制造行业,生产规模大,产品档次全,综合产品质量优,出口量居全国同行业榜首的龙头企业。
1955年3月24日,只手表——五一牌在天津手表厂诞生,后改名为东风牌,今天追溯起来都是海鸥表的前身。从50多年前的民族品牌到立志成为乃至世界表业的奢侈品,海鸥表的表是我有一颗心。海鸥拥有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及检测仪器两千多台,其中各国先进设备约占总设备的30%,拥有以陀飞轮、万年历、三问手表为代表的高、中、低端多功能自动机械手表及机芯等近百种产品。
海鸥——材料、技术、工艺等方面的自主知识产权,搭载包括陀飞轮等复杂机构机芯的中高端腕表在民族手表品牌中独树一帜,在品牌林立的国际表坛赢得极高声誉。
鸵鸟墨水
但凡有点文化的人,对鸵鸟墨水就不会感到陌生。它诞生于60年前,长久以来,它颜色纯正,质地优良,行销国内外,为天津民族工业树起了一面历久弥新的。这个品牌当初是怎样诞生的呢?让我们先从它的创始人郭尧庭说起。
郭尧庭是山东招远人。1926年,15岁的郭尧庭告别了父母,来到辽宁安东(今丹东)一个叫诚文信的文具店做学徒。诚文信是当时的印刷、文具商店,设在安东的是总店。他在那里踏实用心,学到了不少东西,同时也受到老板的重用。1934年为了避开伪满对东北的经济管制,开拓新的销路,总店派他到天津推销书籍和文具,同时筹建诚文信天津分店。经过一年的充分准备,1935年,一家工商兼备的诚文信天津分店在锅店街开张了,字号为诚文信德记文具店,主营印刷业务,兼营文具纸张和油墨材料等。郭尧庭任副经理,负责采购和推销工作,经常在外与客户打交道。
当时国内反帝爱国运动风起云涌,提倡国货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经商多年的郭尧庭也从自己的业务中切实感受到外商与中商争夺市场的商战从未停止过。当时市场上也并非没有国产墨水,天津、上海、广州等地从1925年以后就开始生产墨水,但都是些低档的盐基性墨水和墨水片,质量不高,无法与进口货抗衡。郭尧庭作为一个爱国商人,越来越意识到国货与国运的关系,他暗下决心改革国货的品种和质量,让市场接受国货,早日结束洋货垄断市场的局面。
从1940年后,他先后研制出了蜡笔、复写纸、速写纸和纸石板等。其后,他转向了使用范围广、销售量大、发展前途的墨水。日本侵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口墨水大幅减少。郭尧庭抓住了这个时机,研制国产墨水,立志创出自己的品牌。从1942年起,郭尧庭在经营诚文信的同时,开始在店里组织研制墨水的试验。他买了一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工业大全》,对照上面墨水生产的基本常识,以本店徐崇国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并聘有知识的技术人员协助,研制由蓝变黑的墨水。郭尧庭在选用生产原料时,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如,对作为墨水主要原料的品蓝块,经过反复比较,决定采用德国的金牛牌和拨发。但这种颜料货源紧张,有时不得不从私人手中高价购买,用一两黄金才换到一公斤高质量的品蓝块。对制墨水的水质,尽管白开水基本能达到要求标准,他们还是选用了磺化煤处理水。
经过两年多反复试验,不断调整配方、选择颜料、改进水质等,先生产出少量普通墨水,取名丽得牌,供学生们使用。直到1945年终于研制出了鞣酸铁墨水,即蓝黑墨水。此时市场上骆驼牌颜料正风靡全国,骆驼有耐久力,寓意颜料永不褪色。郭尧庭由此反思自己的丽得牌,感到很缺乏民族气息,遂决定停用此商标,而选择同样非常具有耐力的鸵鸟,为自己研制的墨水命名。
鸵鸟——这滴墨水的诞生地,有着84年生产墨水、墨汁和74年使用鸵鸟商标的历史。
皮糖张
清朝光绪年间张家祖辈在梁家嘴一带(现为红桥区区域)生产皮糖。直到20世纪初由张家第二代传人张均先生接管,他综合了天津刘记和业记皮糖的特点将皮糖技术推进了一大步,人们俗称该皮糖为皮糖张皮糖。
在日本侵华期间天津沦陷,皮糖张的发展受到了创伤。在战乱的情况下,张先生为了生计,每天胆战心惊的生产,但还是被日本人找到。他们发现这是一种技术特别,口感香甜,又具有传统特色的糖果。于是采用各种软硬兼施的手段逼迫张先生与其合作。老先生有骨气宁肯关闭糖坊及店铺,誓死也没有屈服他们的淫威。从此皮糖张的名号也就此销声隐迹了。
直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给皮糖张糖坊带来了春天。在第三代传人张学礼先生精心打理下,皮糖张糖坊的牌子又挂了起来,并注册为老少乐商标。其顾名思义是无论老人还是小孩都爱吃的休闲糖果。
我们生产的皮糖不同于市场上的硬糖或软糖,它是用精选的芝麻和白砂糖及精制淀粉所制的皮糖,低糖低甜不齁嗓子、耐咀嚼、不粘牙、具有软硬韧脆的特点,工艺古朴以明火熬制,纯手工工艺制作。
皮糖张——拥有着日本人都觊觎的传统工艺,是一种的民间休闲糖果,低甜低糖不骺嗓子、耐咀嚼、不粘牙,历史悠久久负盛名。
这次的合作,让我们的中华老字号跟着故宫的脚步前进,促进了老字号的创新发展,进一步发挥老字号在历史、文化、创业和市场积淀等方面优势,掀起了加快老字号振兴发展的新高潮。
后,小编想请大家聊聊天津的老字号的感受吧!我是天津人,我骄傲!
近微信改版了
好多人跟小酷说
找不到酷天津了
其实只要把酷天津加星标就可以了
只需要5秒钟
小酷教你给酷天津加个星标
编辑:咩酱,品牌介绍来源百度百科,如果有错误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
录入:晓新 主编:晓新
酷淘客服:dianqu1206(微信号)
业务联系电话:180 2008 1927(同微信)
酷天津成立于2005年,从酷天津web时代开始发展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一直引领天津的消费时尚,并每日进行各种福利的发送,每日进行3折秒杀活动。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推广)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无法获取原作者信息,如有违规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