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稻香村?北京还有不少点心铺等你来尝!

作者:147小编 来源:147采集 日期:2022-05-08 10:35:27 人气:14

小时候和家里大人串亲戚,印象深的就是跟着大人去买点心匣子。店员麻利地称好点心,再用防油纸铺衬好把点心均匀地码在盒子里,盖上匣子后还得附上一张大红纸。回家这一路上,小孩子的心都在点心匣子上。

如今,幸福生活提供给人们丰富的味觉享受,吃口点心再也不用等逢年过节。而油酥甜咸的真正老北京点心,仍是很多人的心头好,更是离不开的一种情结.

说起去买点心,很多人都想到去稻香村。但其实,北京除了稻香村外,还有很多的饽饽铺子,有的年头足够久远,也有很多自己的故事;有的虽然年轻,但专门致力于恢复老点心制作。这周,跟着小GO寻香饽饽铺,尝尝不一样的北京味道吧!

富华斋

倚在罗汉榻上吃一碟满清宫廷饽饽

人生难得几回醉,不欢更何待⋯⋯掀开位于护国寺街的富华斋门帘,民国时姚莉的歌声便传入耳朵。和别处的点心铺不同,富华斋的装潢颇有旧时风情:大堂里摆着八仙桌、官帽椅、罗汉榻等中式家具,翘头案上还放着民国式样的嫁妆瓷和座钟,留声机里放着姚莉的唱片。穿旗袍的女店员站在柜台后笑盈盈地看着我,问我想要些什么点心。

富华斋饽饽铺的柜台上用复古高脚碗盛着宫廷玫瑰酥、马奶子糖沾、八宝缸炉、豌豆糕、瓜仁油松饼、芸豆卷等点心,水牌上还写着果子干、奶酪果子冰、杏仁豆腐等冷碗,我一下子挑花了眼。

除了甜点,饽饽铺里也有咸口儿,其中干菜月饼为出色。干菜月饼早年间是满式饽饽,所用干菜是北方的疙瘩樱制干发酵后而成,也有使用马齿苋制干发后而成的,与火腿、冬笋、冬菇配置成馅。店内的赵师傅是富华斋创始人王希富的徒弟,他告诉我,这款月饼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的正明斋饽饽铺尚有生产,后逐渐消失,目前我尝到的这款月饼是他师傅根据祖传饽饽菜谱恢复而成。

以前旗人吃饽饽,通常会配上奶茶。一碗奶茶和着两个饽饽下肚,骑马狩猎一天也不会肚饿。赵师傅说话间,店员捧上来两碗用盖碗装着的奶茶。奶茶甜中带咸,既有红茶的醇厚,又有鲜奶的甘酥,回味间还夹杂着坚果的香味。富华斋的奶茶是传统的清宫做法,但就茶来说,用的不是普通的砖茶,而是上好的普洱。

以往满人是要拿饽饽供祖先的,饽饽铺也就敢下料,挑选食材也非常讲究。赵师傅告诉我,就拿翻毛月饼来说,正宗的翻毛月饼规格必须在半斤以上,用五仁做馅儿,饼皮儿要做到见风就能翻,像鹅毛一样飘起来,但吃到嘴里必须绵软,不能掉碎渣。想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只能靠手工制作,这也是为何目前富华斋在北京只有一家,暂无开分店的想法。

在富华斋购买饽饽后,可直接在店内的卧榻上或圆桌前享用。能在一个天气晴好的下午,喊上三五好友,像过去贝勒格格一样倚在卧榻上,喝着奶茶,享用着一碟原汁原味的满清饽饽,也是一件乐事。

GO提示

富华斋位于新街口街道护国寺街85号,人均消费为51元左右,营业时间为周一至周日9点到21点,:83229001。

(袁璐)

稻香春

眉毛肉饺和椒盐大饼不负期待

在和平里北街与西街十字路口西南,一个玻璃房子默默在时光中驻守,饱养着老北京人的味蕾,这就是拥有百年历史的稻香春。

我去的那天正巧遇到几个阿姨结伴骑自行车前来,她们停稳车子、立支架、锁车,动作一气呵成,又从兜里翻出一块折叠碎花布慢慢抖开,原来是老式的方形布兜,推开玻璃门大步向店里走去。给我十个椒盐大饼,然后奶油夹沙、赖皮酥和桃方各半斤。我也来点赖皮酥,外皮酥脆,里面是豆沙,还不甜。几个阿姨边等着点心打包,边七嘴八舌地聊起来,一看就是熟客。原来她们是有着几十年交情的闺蜜,退休后养成的习惯就是每周相约骑车前来采购,不仅给自己家里人吃,还经常会稍去一些给养老院的老人们。

阿姨们告诉我,虽然现在点心的花样越来越多,但在她们小时候的记忆里更多的还是稻香春,老味道是不会随岁月被磨灭的。稻香春早诞生于1916年,首家店开在东安市场,后来在东城慢慢开了不少分店,小时候她们就常常穿越半个城去买稻香春。她们也常听长辈讲起,早年开在东安市场的稻香春不仅受国人喜爱,还曾有段时间成为外国人了解饮食的窗口。

稻香春的点心压秤,里面的果仁给的多,好吃不甜。在阿姨的热情推荐下,我买了椒盐大饼、太师饼和椰方。椒盐大饼可以说是稻香春非常受欢迎的明星产品了,一会儿工夫卖出三四十张,眼见着摞成的饼柱见了底,大多数人慕名而来,都说忘不掉小时候的味道。2块钱一个的椒盐大饼,直径厘米左右,厚1厘米左右,面包粉发酵,两面棕黄,里面是薄薄的一层椒盐馅,咸香。

稻香春还有一款招牌产品眉毛肉饺,已经有百年历史了。由于没有任何添加剂,需要预定。我去的那天运气相当好,恰好有剩余,于是包了个圆儿。牛舌饼的外形鼓鼓的,里面是厚实的猪肉馅,外皮酥脆,内馅咸香。

与其他糕点铺相比,稻香春确实显得低调了些,但作为一家百年老店从不需要花哨的吹捧,让人心心念念的味道就是留住顾客的好方法。

GO提示

眉毛肉饺限量销售,24元一斤,少要交10元订金,需要周三至周五预定,周五取;其他推荐点心包括:椒盐大饼、赖皮酥、奶油松花、太师饼和椰方。总店地址在和平里西街1号楼,地铁和平里北街站A1出口旁即是。

(曲经纬)

中关村茶点

大科学家们爱的西点

说起糕点类的吃食,不少上岁数的老北京都会想起这么句话:老莫的蛋糕,新侨三宝乐的面包,中关村的西点。遗憾的是,如今很少人再熟识中关村西点了,殊不知,很多科学家都爱这一口儿。

1957年开业的中关村茶点,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是闻名京城的西点代表。不仅很多留学归来的专家们爱吃,普通市民在那里知道了什么才是西式味道。

我上小学那会儿,爱吃那里的大面包,原味儿的一毛一个,带果脯的一毛二一个。用存下的零花钱来这儿排队买一个大面包,是放学后很开心的一件事儿。后来长大了,爱买黄油咸条、牛角卷、黄油饼、核桃酥、蝴蝶酥,都好吃。小时候住在中关村北二条的70后杨先生说。

关张很久的中关村茶点今年又重新开业了,在老邻居眼里,只是居民楼下特别不起眼儿的一个红平房。四白落地的大房子,基本没有什么装修,货架上居然空落落的,只有一两排货架和玻璃柜台上摆着一些糕点,店里的秤还是老式带秤砣的,玻璃柜台和糕点摆放的方式,让我瞬间回忆起儿时计划经济时期那些商店的特征。

一打听我才知道,这里的糕点是按点儿卖的,玻璃柜内的一张纸上清楚的写着:上午9点,奶油卷、清蛋糕;10点左右,椰丝派、核桃派;11点左右,黄油小饼干;下午4点左右,蝴蝶酥、马蹄酥、咖喱角、豆沙卷。按照这样的时间表,师傅们做一批卖一批,所以店里的货架总是显得很空旷,让人觉得冷冷清清的。

杨先生还告诉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派了很多留学生去前苏联留学,回国后他们中的不少人成为各领域的老专家,加上周围不少大学的老师和留学生,这些群体成为了七八十年代中关村茶点的主要客人,郭沫若、钱学森、钱三强先生,都曾是这里的常客。

鼎盛时期,店里能做八九十种糕点,如今人手估计不够,只恢复了二三十种。小时候孩子的关注点就全在糕点上了,我完全没有留意过,身边和自己一起排队的爷爷奶奶,或许就是核物理或是某个科学领域的‘超级牛人’。如今,我对中关村茶点的回忆都成了一些碎片。当年物资稀缺,听大人说,做西点的黄油都要特批。

GO提示

中关村茶点位于中关村北一街(中科院信息技术咨询中心对面),:62552328,营业时间是9点至点半,周日休息不开门。推荐蝴蝶酥,50元一袋;半斤一块的苹果派,17.5元,苹果料十足;10元一个的咖喱角,里面的馅儿是咖喱、肉沫和鸡蛋。

(孟环)

百年义利

北京孩子童年的圣殿

百年义利,上世纪80年代简称义利,在物质匮乏的时代,这两个字对孩子来说就是垂涎欲滴。

对我来说,去趟义利更像一次怀旧之旅。走进白纸坊东街义利的店铺里,时常能碰见满口京片子的大爷大妈在挑选糕点。推门可见的是一排排北冰洋汽水,有桔子味、橙子味和乌梅味道。小时候,放学后买上一瓶冰镇的饮料再咕嘟咕嘟喝下去,简直再痛快不过了。如今冰柜里的冷饮,也大多恢复了上世纪80年代的品种:双棒的包装没变,桔子冰还是那么清爽诱人,粉红色的袋淋适合全家人一起分享。

有朋友说,比较喜欢这里卖的拿破仑,外皮酥脆,里面的果料很丰富,口感偏硬很有嚼头。店员也告诉我,自来红月饼、枣糕、江米条是老年人比较喜欢买的。年轻人则更喜欢和风乳酪、海苔蛋糕等新式糕点。我在这里还看到了巧克力熔岩蛋糕,这种点心小时候可没有,但现在却挺受年轻人喜爱。巧克力熔岩蛋糕妙的吃法是用微波炉叮上十秒,熔岩夹心就会爆浆。吃起来除了甜,还稍微有可可的苦感,层次十分丰富。

说到令人怀旧的点心,要算维夫饼干。我小时候,这算是相当的巧克力了,不是时常可以吃到。在义利店里的巧克力威化,有麻酱味和榛子味的两种,都是散装称重后码成整整齐齐的一袋袋。值得一提的是另一种红色包装纸的巧克力威化,现在2块钱一块。记得幼儿园里,每次发这种饼干,红色的包装纸都会被小朋友们仔细地收藏好。这种饼干也是80后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前几年没有恢复生产时有不少人专门去找。

这里另一个怀旧的零食是义利牛头牛奶巧克力,以及散装芳芳代可可巧克力,小时候妈妈发了工资才会称上一包,还是粗纸包装。我吃的时候小心翼翼,生怕一下子都吃完,然而由于吃得慢,巧克力都融化在手指上了。其实,这种代可可脂的巧克力并非纯粹的巧克力,现在尝尝过于甜,也真算不上好吃,但小时候的那种味道却是无可替代的。

GO提示

除了点心和饮料,义利店铺里面还卖自己生产的面包,种类比超市全。除了常见的维生素和大果子面包外,酵母面包、葡萄干面包以及元气棒,味道都不错。糖果种类中,我小时候念念不忘的酸三色这里也有卖。

(傅洋)

桂香村

酥皮掉地碎成渣渣

桂香村1916年建店,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桂香村目前在北京有4家店,其中比较的是平安里路口西北角的那家,与护国寺小吃街一路之隔。从护国寺小吃街出来,远远望过去,红底黄字的门匾非常显眼,特别是中华老字号5个字格外突出。

走进这家店,有一种浓浓的老副食的味道。约有30平方米的门店里,中间支着一个堆满散装果脯、零食的货台;左边有2排摆着饼干、方便面等便利食品的货架;右手是专卖天福号熟食的冷柜;里面才是售卖点心、蛋糕的玻璃窗,大桃酥、萨其玛、牛舌饼、山楂锅盔、豆沙酥皮、枣泥卷、果酱盒等各式饽饽应有尽有。

身穿白大褂、头夹白帽子的售货员介绍,她家比较有特色是玫瑰饼、果酱盒、葡萄奶酥、牛舌饼,其中,葡萄奶酥还获过奖。

玫瑰饼,外面一层是酥皮,入口即化,里面是玫瑰馅儿,馅儿不是很多,也不是很甜,但有淡淡的玫瑰香气。果酱盒皮儿的外面是一层薄薄的椰蓉,带有一丝丝香甜的味道,两片桃酥很软,里面夹着粘粘甜甜的果酱,恰到好处。葡萄奶酥是长圆型的小饼,闻着有浓浓的奶香味,吃起来口感像软曲奇饼干似的,一捏很容易碎成渣渣,我在吃的时候,一不小心掉在地上,立刻摔得粉碎。

GO提示

桂香村护国寺店的营业时间是早8点到晚8点。可能是因为油少,她家的酥皮不油腻,但有人会觉得吃起来会有些干。

(李海霞)

大顺斋

糖火烧位列通州三宝

都知道这京东通州有三宝:烧鲇鱼、酱豆腐、糖火烧,其中这糖火烧就是出自大顺斋。大顺斋的其中一家店位于通州新华东街上,门脸不大,装修也很朴素,但是这些都阻挡不住糖火烧的魅力。

进入店内,就可以看到一面墙上用图文展示了大顺斋的历史:1637年的一天,位于京杭大运河北段的古镇通州,迎来了一条条运粮漕船,其中一条船上走下一家人,打头的便是一家之主刘大顺,这个来自南京上元的回民商贩,看中了这里的繁华,便落下脚来。刚到通州刘大顺一家人有些水土不服,出现了腹泻,于是他们便将自带的麻酱、红糖合在一起做火烧吃,用于温肚止腹泻之用,在制作时还添加了桂花之类的佐料,制作出来的火烧味道格外香甜,于是糖火烧诞生了⋯⋯后来刘大顺在通州城内买下了两间门脸房,取名大顺斋。

如今新华东街这家店内还挂着大顺斋南果铺的牌匾,糖火烧就摆在玻璃柜台上面的一纸盒里,上面用白色塑料布盖着。营业员说,这糖火烧一天能卖上八、九盒。当天我去的时候,正赶上一对母女前来购买。那位母亲说,她小时候从城里来通州走亲戚就爱吃这家的糖火烧,今天刚巧路过这儿,就过来买一些。原本母女俩买了十个,走到门口又折回来再买了十个,吃不够啊。

通州居民迟老先生告诉我,小时候他们家走亲戚都要带大顺斋的糖火烧,那时候糖火烧是很珍贵的点心,酥和香是大的特色。现在生活水平好了,我每次经过新华东街那个店时,还会去买几个当早餐吃。

大顺斋的糖火烧让食客们痴迷,和用料有关系:面粉用自家精磨的细白粉,香油用本地产的小磨油,桂花来自江南,红糖用宝岛台湾的或者是广西招州的,麻酱则是用经过筛的白芝麻细研而成。

GO提示

大顺斋是清真食品店,新华东街店位于东街238号。店员告诉我,食品店营业时间为早八点至晚上六点半。这里的糖火烧每斤元,此外江米条、蜜三刀、开口笑也是特色点心。

(于建)

桂顺斋

香油扑鼻津白皮

在西花市大街和北羊市口街交汇处马路南侧,有一家鹅黄色门脸的中华老字号点心铺,名叫桂顺斋。虽然如今桂顺斋在北京人中的度远不如稻香村,在但它其实是地地道道起源于京城的京式糕点铺。经过在天津90余年的发展,如今的桂顺斋结合了京味、津味和清真三大特色,在津门是家喻户晓的糕点品牌。

早在民国时期,北京通州大顺斋火烧铺的老板刘星泉为了生计来到天津,先是在电车上卖票,见挣钱不多,便操起了老本行,1924年在天津芦庄子买了个门脸,经营糖火烧、汤圆等回民小吃。那年,刘星泉喜得千金,起名淑桂。他灵机一动,用桂字加上大顺斋的后两个字,给店铺起了桂顺斋的字号。

时光荏苒,历经近百年风雨的桂顺斋如今以津白皮系列、玫瑰糕、奶皮酥、炉元蛋糕等产品受到人们喜爱。处于招牌地位的白皮系列点心独特之处是使用香油和面。咬一口立刻有浓郁扑鼻的香油香气,外面的酥皮簌簌落下,像雪片儿一般,里面的枣泥、百果、豆沙、山楂等馅料绵软适口,不甜不腻。玫瑰糕是一块儿四四方方的点心,上层类似云片糕,有一股淡淡的花香,下面类似五仁儿的夹层,吃起来沙沙的。奶皮酥用料讲究,冷藏一下口感更佳。天方地圆的炉元蛋糕又被天津人称作槽子糕,是孩子们喜欢的点心。

在京工作的天津人卜女士告诉我,她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住和平区百货大楼旁边,离桂顺斋总店很近。那时候她总盼望着叔叔姑姑们来看望老人,因为他们一来就会带桂顺斋的点心。小时候物质不丰富,能吃到点心是很奢侈的事。每次奶奶给我桂顺斋的点心,我都要拿到小伙伴们面前显摆一番才肯吃。

那时候常买的是槽子糕、八件和洋点心。我喜欢把槽子糕掰成一块一块的泡在牛奶里,泡发后一碗甜甜的特别香。‘八件’以白皮系列为主,通常搭配玫瑰糕、一品桃糕什么的。我还爱吃洋点心,它跟传统点心不一样,是脆的,上面有一层糖,口感介乎于曲奇饼干和桃酥之间吧,比较少见。

GO提示

桂顺斋在北京只有两家店,总店在西花市大街50号,通州新华大街店在南大街39号。点心价格每斤在元至30元之间。天猫商城有桂顺斋旗舰店。

(张品秋)

桂香春

新玫瑰酱上市时总要排大队

从地铁南礼士路站出来,沿着广电总局大楼往南走,不远处马路西边一处不显眼的店铺便是桂香春。

这家糕点铺初创立于1984年,创建之初只是一个街道小厂,由当时西单食品基层店的副总经理、清真老字号祥瑞斋的第三代传人何凤琢为公司总经理,如今主营清真糕点。

店面并不算大,玻璃柜台下面,糕点放在白色的大盒子里,表面敷上一层塑料纸,底下再垫一层吸油纸。服务员多是有些年龄的大妈大姐,服务态度还是老国营那种,不紧不慢、不卑不亢。就连台秤看起来也有些年头了。

糕点大多用黄油或者香油做成的,牛舌饼、江米条、枣泥饼是这里的经典款式。老主顾爱这里的玫瑰酱,每到新玫瑰酱上市的时候,桂香春门口总排起长队,就为尝一口新鲜的玫瑰饼。中秋时节,这里的自来红、自来白月饼又成了抢手货,吃起来满口的香味。据桂香春的工作人员介绍,100斤自来红成品,就需要用30斤油,而且其中还有9斤是香油。此外,自来红的馅料同样体现了货真价实,里面有青丝、红丝、核桃仁、冰糖、桂花、瓜子仁、麻仁等,而且馅里一点儿水都不能掺。

老店开张近30年,不少周边居民对这里总有着说不出的情感。家住附近的白先生说,每次路过这里总要买几样带回家给爸妈,老爸爱吃山楂糕、果丹皮、排叉、咯吱盒,老妈爱吃鲜花玫瑰饼、绿豆糕。尤其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前一天路过的,大老远就看到排着长队,大家在争相购买汤圆。

GO提示

总店在西便门外大街3号,牛街店在牛街清真超市1楼柜台,糕点均价在25元/斤上下。

(李博)


周末跟我GO

北京晚报 出品

责编/ 马佳

设计/ 冯晨清

微信小编/ 李博

封面文字/ 傅洋

获取更多资讯,你还可以关注北京晚报公众号